



收房了要跟设计师多沟通,给设计师讲出自己的职业,生活,兴趣,,通过和设计师的交流,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来装修.
回复 赞(0)
验房时请专业的人士帮忙一起验收,对房屋质量做认真仔细的检查。窗户的检查,水电的检查,房屋内侧的检查等等全面的做个检查。看收房日期有没有超过和开发商签订合同上的日期。超过的话可以索要赔偿。带好三书一证一表。在没收房成功之前,就不算使用房子,物业人员如果要你先签物业合同,交物业费,是可以拒绝的。
回复 赞(0)
各种收房时的资料要准备好
早期和开发商签订合同时,要标明收房后再交相关费用和实地面积与建筑面积不符的解决办法
物业费要等收房结束后再交
回复 赞(0)
1、用尺子测量房间的实际面积。根据房屋交接书中提供的套内建筑面积和图纸为依据,实地测量,如果误差较大可以要求开发商或委托专业机构复测。也可以请装修公司派人来直接量尺寸,省去以后的麻烦。
2、测量层高是否达到要求。建筑层实际高度不能低于2.6米,层高3米的实际高度不能低于2.75米,住宅层高不能低于2.8米。测量层高很简单,把尺顺着其中的两堵墙的阴角测量,尽量多测几处。
3、检查房屋有无倾斜需用专门的仪器,但大家用目测从四周不同角度,仔细观测也能发现问题。也可在房顶上用细绳子拴上一重物,贴墙放下至墙脚检查其倾斜程度。一般来说误差3公分以上才会对以后装修造成严重影响。
4、仔细检查墙身、顶棚楼板有无倾斜、弯曲、隆起或凹陷。如果发现应当通知物业及时处理,这些问题不得到解决是无法开始装修的。
5、检查有无预留空调管孔,预留的管孔是否通畅,建议在装修阶段对洞口做密封处理,以防雨水倒灌。
6、检查房屋地面和顶上有无与墙角呈45度斜角或与横梁垂直的裂缝,如有说明该房屋沉降严重,存在结构性质量问题。
7、看承重墙是否有裂缝,若裂缝贯穿整个墙面并且透到背后,表示该房存在危险隐患,对这类房屋,购买者一定不能报侥幸心理。局部墙面存在细微裂缝,属粉刷层开裂引起,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,可在装修过程予以解决。
8、阳台裂缝危险大。一般而言,墙面的裂缝大多不是结构裂缝,影响美观,但危险性不大。房屋的结构问题常出现在阳台,万一发现房间与阳台的连接处有裂缝,很有可能是阳台断裂的先兆,一定要立即通知物业。
9、保温不好墙滴水。冬天,房间里的墙面如果有结露现象,这个墙面的保温层肯定有问题。通知物业或开发商解决后装修。
10、户门以内各房间采用预制楼板或现浇板顶棚的,应做到不抹灰、用腻子找平,达到板缝密实、无裂缝,接搓平顺无错台,表面平整、色泽基本均匀、线角顺直。墙面平整度局部超过规范要求(4mm),属施工质量问题,可在装修过程予以解决;
11、各种房间水泥地面基层标高,应考虑预留再装修时的高度尺寸要求,厨房和卫生间地面通常比水平面要低1.5—2厘米。
12、别忘记检查外墙、及楼面外观是否符合楼书说明。
13、看外墙是否有开裂及渗水。看有无明显的水印和霉点。特别是查看是否有水迹,特别是一些山墙、厨房卫生顶面、外墙等地方,如有的话,务必尽快查明原因解决。
14、看墙面是否有麻点。这种麻点专业称“石灰爆点”,是石灰水没有经过足够时间的熟化所致。如果顶部有麻点,对室内装潢将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。
15、查墙面是否空鼓。墙面的抹灰、地面装饰面层及其他装饰面层是否存在空裂现象,只要用小锤轻轻一敲便知。若听到“空空”的声音,说明有空鼓现象,不返工;有可能装修的时候打穿楼板引起官司。
16、墙面碎裂纹大多是腻子或水泥压光层的毛病,大部分装修都会重新处理,这方面的后果一般不会太严重,但轻体墙的碎裂纹很有可能是墙体质量问题。所以一定请装修公司装修前看清楚。
回复 赞(0)
1 检查所有插座
没有电笔的朋友可以拿个充电器和一个三相接头的排插。充电器可以检查两相插座,三相接头的排插可以检查三相插座。
2 检查所有窗户
·检查玻璃:玻璃不能有疤痕,我们所买的每一件都是商品,要仔细检查,否则吃亏的是自己。不要以为那么大的一块玻璃上有个小小的疤痕无所谓,想想如果你是在买一面镜子,有疤痕的镜子你肯定不要。
·检查窗纱好多纱窗上的窗纱都是破的,或者上面有很大的划痕。
·检查窗户开启时是否碰墙墙面很容易毁坏
3 检查*线,宽带接口天伦的*线和宽带面板质量不好,而且要看是否固定牢靠!
4 检查暖气片、阳台护栏是否牢固
5 检查每一个灯和开关
6 检查每一个水龙头
7. 收房要查验《竣工备案验收表》的原件和《房屋面积实测表》,否则一旦接钥匙,再提面积问题就晚了,在司法实践中,以收房时未提异议,视同购房人事实接房放弃对面积争议的权利
8. 收房注意窗户合页,和水管,毛病不少啊
回复 赞(1)
我的回答
答案不满意?问问下面的专业人士
齐装网APP
微信公众号
设计报价在线咨询
设计报价客服
专业设计报价团队,历时三年的数据分析,根据上百万条案例数据分析,为您打造最适宜的设计报价方案
请输入您的问题或截图
齐装网APP
微信公众号